2008年3月15日 星期六

新 崑劇介紹

崑劇介紹

崑劇亦稱「崑曲」,產生於明代嘉靖、隆慶年間(1552-1572)的江蘇崑山,迄今已有六百餘年歷史。明清之際,成為全國最大劇種,主宰劇壇兩百餘年。我國現存歷史較長的地方劇種,幾乎無一不受崑劇藝術之影響,故有「中國戲曲之母」的雅稱。崑劇表演乃一完整藝術體系,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精華。它的劇目豐富多彩,文辭秀麗典雅,曲調清俊婉轉,舞姿細膩優美,武功技巧卓絕,表演情真意切,有詩的意境、畫的風采,溶詩、歌、樂、舞、戲於一爐,在中國戲曲史、文學史、音樂史上皆具重要地位。
2001年5月18日,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列為「人類口傳及非物質遺產代表」(Masterpiece of Human Oral Cultural Heritage)。


崑劇與京劇之別

Ø 唱腔(聲腔)、音律與曲文:
崑劇的主要曲調(南曲)源於南方,故較「軟」(跟語言有關,最早用吳音演唱),最大宗的南曲只有五聲音階。而京劇源於北方,故較激烈鏗鏘,都是七聲音階。崑劇定譜定調,因此更難。崑劇的音區在中音區, 然而上下往往跨兩個八度,所以唱者音域必須很寬,京劇則較傾向高音區。崑劇是一支支的「曲牌」,即是某些好聽的曲子被留下來,之後的人就得「按律填詞」,原先的曲子何處要押韻, 哪個字要陰平、陽平、上、去或入,都須嚴格要求。京劇唱的是西皮(F調)二黃(G調)兩種「調子」,全部的京劇就是這兩種調而已,其變化祇在「節奏」,其它變化是靠藝人,所以有很多流派。流派多半是因為轉腔的方式不同而形成了很大的特色,譬如余派創始,嗓子好,較多高腔;楊派嗓子較低,就往下轉腔。
崑劇的詞是長短句,譬如牡丹亭裡著名的〔皂羅袍〕:「原來姹紫嫣紅開遍,似這般都付斷井頹垣。良辰美景奈何天,賞心樂事誰家院!朝飛暮捲,雲霞翠軒;雨絲風片,煙波畫船;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!」共九句,前二句八字,接下來的二句是七字,再來又變為四字,最後一句是十字。而京劇的詞以兩句為單位分為上下句,一般是齊字句,即皆是10個字或7個字,通常只要下句押韻即可。
崑劇的文辭與京劇相較,就是「文言文」與「白話文」之別。例如崑劇有「嬝晴絲吹來閒庭院,搖漾春如線」,京劇則唱「蘇三離了洪桐縣,將身來在大街前」。

Ø 伴奏樂器:
崑劇主樂器是曲笛,京劇主樂器是京胡。崑劇文戲幾乎都只動小鑼,京劇則多半使用大鑼,所以整體比較熱鬧。

Ø 角色行當:
崑劇以「小生」(尤其是風花雪月的「巾生」)及「閨門旦」(未出嫁少女)為主;京劇以「老生」及「青衣」(正旦,較成熟貞烈)為主,花臉老旦在京劇都比小生重要得多。所以崑劇的故事最大宗是愛情故事,京劇的故事則常演「大時代」,如三國、綠林、帝王將相等。

Ø 身段表演
崑劇因為沒有「過門」(即演員演唱前,由樂隊演奏的引子和在演唱之中的間奏),故「載歌載舞」的情況遠勝京劇。京劇往往唱時做動作,過門時便休息不動,或者相反;崑劇則一定要「邊動邊唱」,故身段細膩得多。

0 意見: